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首页>医院动态>医院新闻

体内“定时炸弹”被拆除!广医四院腹腔镜术成功切除胆总管囊肿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近期

单女士(化名)总是感觉上腹部不适

为了查明原因

前来我院进行体检

检查结果显示

胆总管内有一肿物

且里面装满胆石 

这一发现让单女士夜里难以入睡

遂来到卢明柱主任医师专家门诊就诊


      最终入院后确诊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Ia型,我院肝胆外科卢明柱主任团队为患者提供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微创手术切除畸形扩张的胆管,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单女士欣然接受手术方案,并于近日实施了手术(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胆囊切除+肝总管空肠Rou-en-Y吻合)。目前,单女士术后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


微信截图_20250915125817.png



切除囊肿:微创手术开始时,先在肚脐上方切开1cm皮肤,建立气腹;采用5孔法(见示意图),探查腹腔后先行切除胆囊。随后暴露胆总管囊肿位置,确定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Ia型,然后游离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囊壁,同时游离出肝固有及肝右动脉,下界至胰腺段胰胆汇合上方结扎离断,沿门静脉脉前壁游离胆总管囊肿上界至肝总管,结扎离断切除胆总管囊肿。


胆道重建:切除囊肿需进行胆道重建,恢复消化功能。术中采用肝总管空肠Rou-en-Y吻合,距屈氏韧带20cm处闭合器离断空肠,远端经结肠后行肝总管空肠缝合;距肝总管-空肠吻合口60cm处行空肠-空肠侧面和侧面吻合。



微信截图_20250915125827.png

      成功开展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需要专业肝胆外科团队和麻醉科的精密配合。此次手术对操作要求极高,需要行两次消化道重建,分别是胆道和肠道吻合,肠道和肠道吻合,且流程复杂、步骤精细,手术精度直接决定了疗效和安全性。


科普时间


一、什么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简称CCC)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性胆道畸形,表现为胆总管局部呈囊状或梭状扩张。该疾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但成人也可能患病。


二、具体表现有哪些?

1.腹痛: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可表现为剧烈的腹部绞痛,多因胰液胆汁通过共同通道,相互逆流引起胆管炎、胰腺炎所致,此时常伴有发热、恶心和呕吐。

2.黄疸: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出现的黄疸多因胆道狭窄、胆汁排出不畅所致,多数患者也因出现黄疸就诊。轻者临床上可无黄疸,但随感染、疼痛发作后出现黄疸。间歇性黄疸为其特征之一。

3.腹部肿块:腹部肿块常为就诊时的重要体征,肿块多位于右上腹肝缘下,肿块光滑呈球形,上界多为肝边缘所覆盖。巨大者可超越腹中线,亦可下达脐下。在感染、疼痛、黄疸发作期肿块增大,好转后肿块又可略缩小。


三、病变的危害有哪些?

目前研究认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会导致以下严重情况发生:

1、胆总管结石、胆管发炎,严重时可能出现胆总管穿孔,全腹部剧烈疼痛难忍。

2、由于胆管长期梗阻、胆汁淤积、反复感染以致肝脏受损,最终出现肝硬化。

3、反复出现急性、慢性胰腺炎。

4、反复出现胆囊炎,甚至胆囊癌变可能。


四、胆总管囊肿分型(Todani分型):

Ⅰ型:胆总管囊状扩张,最常见,临床上90%为此型。

Ⅱ型:胆总管憩室。

Ⅲ型:胆总管末端囊肿脱垂型。

Ⅳ型:分为两个亚型:肝内外胆管多发性囊肿、肝外胆管多发性囊肿。

Ⅴ型:肝内胆管囊肿(单个或多个),也称为卡罗利氏病(Caroli’s disease)。


五、手术是关键!

      确诊后应尽早手术,首选“囊肿切除+胆肠Rou-en-Y吻合术”,切除病变囊肿,重建胆汁引流通道,防止复发和并发症。对于复杂病例或合并肝功能衰竭者,需要肝移植。


六、早诊早治,重获新生!

      若您或家人出现相关症状,请勿拖延,及时就医。


(来源:肝胆外科 温昊鹏)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