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心血管内科 吴浩龙
近日,我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历经2小时,自主完成了增城区首例心脏同步化治疗和CRT-D起搏器植入术(永久起搏器),成功为严重心室内传导阻滞患者解除病痛。标志着我院在重度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中,迈上了新的台阶,在心衰治疗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3年前,80多岁的龙婆婆曾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生命垂危,经我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肖宏凯、刘彦带领胸痛中心团队积极抢救后,才转危为安。虽是如此,但这场大病还是给她的心脏留下了后遗症。
几天前,龙婆婆因身体不适,来我院就诊。心血管内科金亮主治医师发现她的心脏收缩能力只有常人的一半,而且心脏内电信号的传导异常缓慢,左右心室也不能同步收缩,耗时比常人超过百分之五十。金亮考虑龙婆婆是心脏猝死的高危患者,需要尽快开展心脏同步化治疗。
3年前,心血管内科团队成功地把龙婆婆从死神手中夺回来,让婆婆的家人对我院心血管内科团队有充分的信任,所以当团队与龙婆婆家人充分沟通后,家属们十分支持她接受手术。
在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陈筱潮教授的指导下,做好了充足准备的手术团队有条不紊地开启了手术程序,谭详地医生熟练地完成了前期工作,穿刺血管、制作囊袋,并与科室主任苏海芳一起先期植入心室除颤电极保障患者能安全的接受整个手术,在放置左心室电极的核心环节,陈筱潮教授与两位助手密切配合,一步到位,找到了患者最佳的起搏位置,准确放置起搏器,并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左右心室回复同步收缩,全程收缩时间从术前的177毫秒下降到接近完全正常的111毫秒,手术效果立竿见影。 整个手术仅仅2小时余便结束,术中出血不到5毫升。

据陈筱潮教授介绍,晚期心衰,心室内传导阻滞,左心室收缩功能严重低下,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为危重的状态之一,患者或者因为心功能的进行性下降而逐渐丧失活动能力,或因为突发的恶性心律失常而猝然离世,中远期预后比多种恶性肿瘤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院自开设心衰中心以来,收治了大量的心力衰竭患者,大部分患者是伴随着严重心室内传导阻滞,一般的药物治疗效果差,生活质量日况愈下,且经常因为心力衰竭发展而反复住院。如何提高这部分患者的疗效,成为了我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努力的方向。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此类手术复杂程度高,术中碰到的困难多,手术时间长,广东省内仅一些知名的大型三甲医院才开展此类手术。

手术的成功开展,对晚期心衰、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带来了福音,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升生活质量、降低猝死率。未来,我院将继续以加入广州医科大学高等院校直属医院为契机,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疑难杂症的诊治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攻坚克难,竭诚为每一位患者带来最优质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