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心血管内科党支部接收到一例特殊且危急的病例,年仅36岁的李先生(化姓),因“气促、呼吸困难”入院,被确诊为心力衰竭。患者不仅有严重的心衰症状,还伴有全身关节巨大痛风石、下肢皮肤严重溃烂等复杂并发症,更出现了明显的轻生倾向和抗拒治疗心理,情况十分棘手。
案例回顾
患者李某某,36岁,原为工厂技术工人。两年前出现高血压和痛风,虽坚持服药,病情仍有间断发作,但尚能维持工作。然而,今年年初,他在工作中突发气促、呼吸困难,于其他医院诊断为“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性心脏病”,经治疗好转出院。重返岗位后,因活动后气促明显,且服用治疗心衰的利尿药物后反复诱发痛风急性发作,不到一个月,全身关节出现显著痛风石,气促与痛风交织发作,最终无法工作。接连的打击使其意志消沉,自觉疾病无法治愈且拖累家人,遂自行停药。近一周来,气促症状加重,活动后尤甚,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咳黄脓痰,全身浮肿,病情危急方才来院。
入院检查结果极为严峻:BNP高达4851.2ng/L;胸部CT显示心脏明显增大、心包中量积液、肺部炎症、胸腔及腹腔积液、胸腹壁水肿;化验提示肾功能受损(尿素氮、肌酐升高)、尿酸高达568μmol/L;心彩超提示全心增大(左室直径达72mm)、左室收缩功能中度降低(EF值37%)、中度肺高压等;查体可见四肢关节巨大痛风石及双下肢浮肿伴破溃。
面对复杂危重的病情,我院心血管内科党支部立即启动“荔临暖阳·救心关爱”帮扶项目,制定全方位治疗方案:
精准抗心衰治疗
由我院心血管内科党支部梁思宇副主任医师、周浩昆主治医师组成治疗小组,采用心衰超滤治疗,优化利尿方案,选用不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在控制心衰的同时降低痛风发作风险。
多学科协同诊疗
我院心血管内科党支部联合外科第一党支部骨科专家及造口团队,对痛风石和下肢皮肤溃疡进行专业清创与治疗,显著减轻患者痛苦。
心理疏导与健康赋能
我院心血管内科党支部书记苏海芳利用“荔临暖阳”项目成功救治案例,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重建信心,并开展心衰与痛风的健康知识宣教,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延续性关怀与随访
患者出院后,由我院心血管内科党支部安排党员胡智涛主治医师负责其门诊复诊协调,建立每月一次的电话或上门随访机制,确保治疗连续性。
经过系统治疗与持续关爱,李先生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出院1个月后,他已能重返工作岗位;2个月复查时,心彩超显示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恢复,EF值由37%升至45%。
此次救治是我院心血管内科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生动缩影。面对患者“心衰+痛风+皮肤溃烂+心理危机”的复杂困境,支部第一时间整合资源、统筹协调,让党建引领成为攻克重症的“红色引擎”。同时,通过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打破科室壁垒,实现“心衰控制、痛风管理、创面修复”同步推进,充分彰显了多学科协作“1+1>2”的诊疗优势。依托“荔临暖阳”党建品牌,团队不仅用精准医疗清除了患者身体的病痛,更以案例疏导、健康宣教化解其轻生念头,用持续随访筑牢康复防线。从救治躯体到抚慰心灵,从院内诊疗到院外关爱,每一个环节都践行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也让党员医务工作者“守护健康、传递温暖”的初心,转化为患者重获新生的真切希望。(来源:心血管内科 苏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