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消化内科 尹良钰
为响应全国科普活动项目,我院派出内科第二党支部(消化内科)专家团队联合正果卫生院党支部在正果镇居委举办了“教你正确认识幽门螺旋杆菌”科普义诊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及好评。
当天上午,当地村民早早就在义诊举办地点排队等候,村里平日里极少出门的老年人,也在亲属的陪同下纷纷来到了现场。参加义诊医护人员热情地为村民们听诊、免费测量血压血糖。
咨询的人流越来越多,专家们耐心解答群众的问题,教大家正确认识幽门螺旋杆菌、预防及治疗, 还认真指导村民合理膳食、以及日常的锻炼及饮食建议,提高了村民的健康知识水平和防病意识,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幽门螺旋杆菌
一、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螺旋状细菌,其生存能力极强,能够在强酸性环境中生存,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在胃里面生存的细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目前仍是全球范围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我国Hp的人群感染率高达50%,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多个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我国是胃癌大国,胃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均排在第3位,而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一项重要可控危险因素。
根除HP可有效预防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危害大,但目前群众对其认识不深,特别是山区的群众对幽门螺旋杆菌的认识甚少,因此我院内科第二党支部(消化内科)开展了相关科普活动,教大家如何正确认识幽门螺旋杆菌。
二、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
Hp主要通过口—口(共用餐具、洗漱用具,甚至亲吻等亲密行为)、粪—口(随大便排出)方式传播。若家中有一人感染,其余家庭成员也有可能已经感染,一旦感染后我们身体不会自发清除,从而呈持续感染状态。
三、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导致的疾病有:
1.慢性胃炎
2.消化性溃疡
3.胃MALT淋巴瘤
4.胃癌
5.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世界卫生组织将HP列为人类胃癌的第1类致癌因子。但是感染Hp并不一定会导致胃癌,绝大多数胃癌的发生是Hp、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感染Hp的人中患胃癌的概率不到1%,而且根除Hp可以大大降低胃癌发病率。
四、如何检测
根据检测方法是否需要通过内镜检查,可以将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方法。侵入性方法需要胃镜检查活检取胃黏膜标本,标本可进行组织切片染色镜检(组织学检测)、快速尿素酶试验(利用其尿素酶特性)、细菌培养和基于幽门螺杆菌特定的基因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非侵入性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等。
五、哪些人需要检查HP呢?
一般来说,以下人群需要检查Hp:
1.有消化性溃疡病史,溃疡愈合后需要检查确认Hp是否已经根除;
2.有MALT淋巴瘤的病史的患者一定要检查Hp;
3.做过胃的早癌切除术或胃的次全切除术的患者;
4.萎缩性胃炎或肠化生的患者,因为Hp感染是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的发病原因;
5.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小剂量的阿司匹林)的人群;
6.患有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如果未发现铁摄入不足或者丢失过多,需要检查Hp;
7.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未发现具体原因情况下需要检查Hp;
8.有胃癌家族史,如三代直系亲属有胃癌发病的情况,需要及时检查Hp降低患胃癌风险。
孕妇、哺乳期的妇女和14周岁以下的儿童,非必要时不建议进行检测和治疗。
六、哪些人需要根除 Hp?
七、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
一般发现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都推荐杀菌治疗。国际推荐根除HP方案:ppI+铋剂+两种抗生素,治疗14天。
PPI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艾司美拉唑、艾普拉唑等。
临床上常用抗生素有: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等。
八、什么时候根除Hp比较合适?
胃癌发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的作用次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中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根据上图分析,越早根除Hp获益越明显。
九、如何预防?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餐具定期消毒,Hp不耐热,沸水煮30分钟就可以杀死;
3.如果家人感染,强烈建议分餐,同时应使用公筷、公勺,直至感染的家人完全治愈;
4.一定要避免给孩子口对口喂食,平时饮食中大人和小孩的餐具也要尽量分开;
5.在外就餐,选择以一次性的餐具为主,多人就餐尽可能用公筷;
6.注意口腔卫生:建议使用一段时间漱口水和抑菌牙膏,缓解口腔炎症,牙刷建议三个月换一次;
7.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