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首页>医院动态>医患故事

医患故事

广医四院多学科协作,为肝硬化患者8分钟消融肝癌

来源:[]

“真没想到不用开刀

短短8分钟就解决了大问题

现在我又能正常上班、陪家人了!”

即将出院的李女士(化姓)

谈及三天前的治疗经历

激动之情仍溢于言表。


      今年55岁的李女士,本身有肝炎肝硬化病史。一年前,她在腹部磁共振检查中发现肝右叶存在一个直径约1.7cm的低回声结节,经某院多学科会诊(MDT)后,因暂无法确诊为肝癌,医生建议她定期门诊随访观察。


      近期,李女士复查磁共振时,坏消息传来,肝内结节已增大至直径2.3cm,且肿瘤指标出现异常,被高度怀疑为肝细胞癌。更棘手的是,由于李女士有严重的肝炎后肝硬化病史,曾因肝功能失代偿长期接受中药调理,若采用传统肝部分切除术,手术风险极高,术后恢复难度极大。


      为给李女士制定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我院再次启动多学科协作模式,肿瘤科、感染科、影像科、超声科专家共同会诊讨论。最终达成共识,为李女士实施肝穿刺活检联合微波消融手术。该方案既能通过活检明确诊断,又能精准消除病灶,且针对直径不超过3cm的肿瘤,微波消融可达到与手术同等的根治效果。


ScreenShot_2025-11-02_165358_999.png


      手术当天,在我院超声科彭瑞芳副主任的紧密配合下,手术团队借助超声实时引导技术,先精准穿刺留取肝结节组织送检病理,再将微波消融针直达肝右叶病灶中心。设定好消融功率与时间后,仅用8分钟便成功完成病灶灭活,整个过程精准、高效。


      术后恢复速度远超李女士预期,术后6小时她即可下床活动,当天便能正常进食,仅穿刺点有轻微胀痛感,无其他不适症状。术后3天复查结果显示,李女士肝功能各项指标基本正常,腹部CT清晰显示病灶区域已形成凝固性坏死灶,无任何残留活性组织。当天,李女士顺利办理出院手续,很快便能回归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知识小链接

什么是肝微波消融技术?


      肝微波消融是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手段,通过在超声、CT等影像设备的精准引导下,将直径仅几毫米的微波消融针穿刺至肝脏病灶内部。利用微波产生的高频电磁场,使病灶组织内的水分子快速振动、摩擦生热,在短时间内将病灶区域温度提升至60℃以上,直接让肿瘤细胞或异常病灶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原位灭活”病灶的治疗目的。


      该技术无需开刀,仅在体表留下微小针孔,最大程度保留了健康肝组织,避免了传统手术对肝脏的大面积损伤,同时减少了术中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风险,尤其适合无法耐受传统手术的早期肝癌患者、肝转移瘤患者,以及肝血管瘤、肝腺瘤等良性病灶患者。


肝微波消融技术的核心优势有哪些?

1. 微创安全,创伤极小:

无需开刀,仅通过穿刺针完成治疗,体表创口不足1cm,术中出血少(通常少于5ml),术后6小时即可下床与进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5%。


2. 精准靶向,保护肝脏:

在影像设备实时引导下,消融范围可精准控制在病灶周围0.5-1cm,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肝组织,尤其适合肝功能储备不足的患者。


3. 恢复快速,不影响生活:

术后住院时间短(通常3天),多数患者术后1周即可回归正常工作、生活,相比传统手术(术后需住院2周,3个月才能完全恢复),大幅缩短了康复周期。


4. 适用范围广,可重复治疗:

不仅适用于早期肝癌(单个病灶≤5cm或3个以内病灶≤3cm),还可用于肝转移瘤、良性病灶,且若病灶复发,可多次进行消融治疗,无需担心手术粘连问题。


温馨提示


      肝微波消融技术虽优势显著,但并非所有肝病灶患者都适用,需由专业医生团队结合病灶大小、位置、数量、肝功能状况等综合评估。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适合手术切除的患者仍需要行传统手术治疗。(来源:肝胆外科 温浩鹏)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