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概况: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影像科是集检查、诊断、辅助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专科。2018年在卫健部门大力支持下,牵头与增城区内14家基层医院组建了增城区医联体影像诊断中心,并实行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影像同质化管理,实现增城区医疗卫生远程联网会诊和资源共享。目前影像科可开展全身各系统X线、CT及MR(核磁共振)检查。
设备情况:
科室目前拥有GE1.5 T和西门子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各1台,西门子64排螺旋CT和佳能第五代Aquilion ONE开拓者AI-640CT1台,东软63排方舱CT一台,QCT一套,GE Lunar iDXATM高精度骨密度仪1台。数字化X线摄片机(DR)3台,还有多功能遥控数字胃肠造影机、全自动钼靶X线机和床旁X线机各1台。
人才队伍:
影像科目前有在职员工3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本科25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7人。科内已有5名专家分别兼任省市及影像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常委委员,拥有较强的整体实力和发展后劲。
科室特色与优势:
影像科日常开展业务有:全身各部位X线、CT及MRI(核磁共振)检查,包括常规检查、特殊造影、功能成像、脑部灌注成像、外周神经成像检查等技术。特色检查项目有:冠脉CTA、全身CTA、CTP、CTU、CTVE,全身弥散成像技术(DWI、DTI、DKI、IVIM)、SWI、ASL、CMR、PWI、DCE-MRI、BOLD、血管壁成像技术等。近年开展的多项新技术:MRI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时间窗及半暗带指导溶栓、颈动脉斑块MR成像、CT 尿路造影(CTU)与仿真内窥镜(CTVE)、脊髓水成像(MRU)、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全脊柱长腿X线摄影等,其中有3项获得院级三等奖,1项二等奖,影像科多次获医院优秀科室荣誉称号,2019年还被评为对口支援工作先进科室。
科研教学:
学科建设离不开科研,近年来影像科大力开展各项科研工作,确立研究方向为脊柱/神经疾病和影像组学/人工智能,建立骨质疏松及脑卒中数据库。共获得了5项省级科研基金项目(共51万)、1项市卫健委科研资金项目、7项院内青年基金项目(共5.6万)和2项临床培育项目(12万)、2项增城区科技计划项目(30万)资助,发表10篇SCI论文,14篇中文核心论文,参与编著撰写3本。在教学方面,强化师资力量培训,落实教师负责制,科内定期组织授课,实行医联体区域互联网直播,共享影像知识。今后影像科将持续加强科室内部人才队伍的建设,造就一支业务精湛、医德高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专业队伍,以求实的作风,优质的服务树立社会满意、患者信赖的良好形象。
影像科服务热线:
020-62287525,020-62287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