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公布广州地区临床高新、重大和特色技术项目名单。经专家评审、办公会审议、公示等环节,我院申报的《基于多学科协作(MDT)与中西医结合的蛇伤精准化、一体化救治体系建设》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成功入选广州市临床特色技术名单。技术项目建设周期自2026年至2028年,为期3年。

△ 部分内容截图
《基于多学科协作(MDT)与中西医结合的蛇伤精准化、一体化救治体系建设》
增城地处丘陵地带,蛇类活动频繁,是广州地区蛇咬伤的高发区域。作为增城区蛇伤救治定点医院,我院肩负着区域内绝大部分蛇伤患者的救治重任。每年蛇伤高发季,抗蛇毒血清都是抢救蛇伤患者的核心“利器”。
我院始终保持科学完备的抗蛇毒血清储备体系,目前常备抗银环蛇毒血清、抗蝮蛇毒血清、抗眼镜蛇毒血清、抗五步蛇毒血清,可快速精准应对不同毒蛇咬伤需求,确保“有药可医”,更将蛇伤救治作为重点发展的特色技术,倾力打造“一科一品牌”,肩负起守护区域民众生命健康的重要职责。

面对严峻的救治形势,我院不断开拓创新,构建了一套高效、规范的救治体系:
1. 流程标准化
通过加强指南培训、优化院内救治流程,缩短了患者从入院到用药的关键救治窗口,为挽救生命争取了宝贵时间。
2. 技术多元化
率先将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深入应用于蛇伤救治,并综合运用血液灌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等现代血液净化技术,有效清除毒素,大大提高了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3. 中西医结合
积极引入并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与方药,在消肿止痛、抗炎解毒、促进组织修复等方面发挥独特优势,大大降低了致残率,促进患者康复。
4. 辐射与科普
通过强化医联体合作、深入社区开展科普宣传,有效提升了民众的快速就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构建起区域协同的救治网络。

此次获评“临床特色技术”,标志着我院在区域性特色急症救治领域的专业实力与创新模式达到了市级领先水平,既是对我院过往工作的肯定,更是我们迈向新征程的起点。下一步,我院将以此项目建设为契机,达成三大战略目标:体系再升级。深度融合抗蛇毒血清疗法、重症血液净化技术与中医特色治疗,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一个更为“标准化、精准化、一体化”的智慧蛇伤救治技术体系,实现救治能力的全面跃升。科研促临床。深入开展蛇伤临床研究,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力争在降低危重症患者死亡率、致残率方面实现新突破,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实现科研服务临床。模式广推广。系统总结并提炼我院的成功经验,最终形成一套成熟、有效、可在同类丘陵山区推广复制的“蛇伤救治模式”,为提升区域乃至更广范围的蛇伤救治水平贡献“增城智慧”与“广医四院方案”。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术》
作为广州市重点建设专科,我院肾内科已构建起“慢性肾脏病、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四个亚专科一体的肾病诊疗体系。此次技术申报成功,不仅标志着我院肾内科在肾病微创诊疗领域的技术实力获权威认可,更彰显了科室全方位守护终末期肾病患者健康的综合能力。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肾脏替代治疗是患者延续生命的关键。其中,腹膜透析作为一种居家进行的治疗方式,能更好地保护患者残存的肾功能,提供更灵活的生活安排,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治疗选择。而成功进行腹膜透析的前提,就是建立一条安全、通畅、长期的“生命通道”——腹膜透析导管。

“慧眼”指引 精准置管彰显技术硬实力B超如同医生的“第三只眼睛”,能够清晰显示腹壁下的血管、肌肉以及腹腔内的肠管和膀胱,有效规避了穿刺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伤,极大地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导管头端是否放置于骨盆内的理想位置,直接关系到透析液引流的通畅性,是决定腹膜透析成败的关键。B超引导确保了导管“一步到位”,降低了导管移位、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者后续长期、高效的透析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伤微小 快速康复手术仅留下一个1㎝大小的创口,避免了肌肉的切开与缝合。患者术中痛苦小,术后疼痛感轻微,当天即可下床活动,恢复迅速,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与心理负担。适用广泛,普惠患者。由于其对患者身体状况要求相对较低,使得许多无法耐受传统外科手术的危重、高龄、伴有心血管疾病等高危患者,也能安全地接受腹膜透析治疗,极大地拓宽了腹膜透析的适应症,让更多患者受益。自该项技术开展以来,我院肾内科已成功为一百余名终末期肾病患者实施了手术,技术成功率达98%以上,导管早期功能障碍率、相关感染率等关键指标均显著优于传统手术,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此次临床特色技术认定,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鞭策,标志着我院肾内科在腹膜透析领域的技术实力获得官方与同行的双重权威认可,正式站上全新发展平台。下一步,肾内科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该项技术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更精准的微创诊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肾脏病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为“健康广州”建设注入广医四院力量。(来源:健康增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