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首页>医院动态>医院新闻

市一院内镜专家到我院指导大肠癌筛查工作

文/摄 消化内科 梁杏花

 

     随着人民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长,且30%以上的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但大肠癌可防可治,而肠镜检查则是大肠癌筛查中最有效的工具,通过筛查可以在早期发现并切除结直肠息肉,阻断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

    为了提高大肠癌筛查率,提升大肠癌治疗技术,8月22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市大肠癌防控项目临床技术支撑机构)消化内镜中心副主任陈慧婷一行4人到我院就大肠癌筛查项目中内镜诊治技术进行指导交流工作。
    当日早上,陈慧婷一行参观了我院消化内镜中心,对中心的候诊室、复苏室、操作间和洗消间的布局设计、仪器设备的配置给以较高的评价,我院消化内镜中心主要配备有奥林巴斯CV-290两台、奥林巴斯 CV-260一台、富士4400一台、胃肠镜十余条、先进的内镜清洗消毒系统以及与丰富的内镜治疗技术相关设备配件。技术上不仅可开展常规和无痛胃肠镜检查,还可进行大部分的内镜二、三级手术和部分内镜四级手术,其中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是内镜中心的特色治疗。
    按计划,我院消化内镜中心在当天安排了1台肝曲结肠息肉粘膜切除术(内镜下三级手术)和2台右半结肠侧向发育型息肉粘膜剥离术(内镜下四级手术)。消化内科卢海林副主任医师率先向专家们演示粘膜下息肉切除术(EMR),25分钟后便顺利切除病灶,完成了这次内镜下息肉粘膜切除术。本中心EMR约为200-300例/年,其具有费用低,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可以轻松地为广大息肉患者解除痛楚。

\"\"

    随后,市一院李鹰飞博士为患者进行息肉粘膜剥离术(ESD)。内镜下息肉粘膜剥离术是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近两年开展的的新技术,该技术具有开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1个小时后,李博士已完成了ESD手术,术后创面干净,无明显出血;肿物被完整切除,钛夹缝合切口,病人无不适感觉。

\"\"

    最后1台原计划ESD手术病例,术中经商讨后决定改EMR手术,在李鹰飞博士指导下,我院消化内科医生刘佛球用时30分钟完成了手术,术中李博士详细讲解了技术难点和注意细节。

\"\"

    本次活动中,两院消化内镜中心医护人员从内镜诊疗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的讨论交流,不仅增进了双方之间感情,对推动内镜相关领域诊疗水平的进步、提升内镜专业技术水平,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