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首页>医院动态>医院新闻

医术精湛高超 医德医风高尚

文/摄  神经内科二区  倪晓俊


 

    “感谢大家在我家人住院期间精心的治疗和细致入微的护理,我的家人这么快得以康复,我非常感谢大家!” 
 
\"\"

    近日,一名患者家属来到我院神经内科二区,将一面印有“医术精湛高超、医德医风高尚”的锦旗送至医护人员手中,再三向医护人员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半年前,75岁的李阿姨开始出现行走迟缓,双下肢活动困难等症状,但当时她并未在意,其后逐渐出现四肢震颤,行走困难加重,需家属照料。为了恢复健康,她曾奔波于省内多家三甲医院,皆被诊断为“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等疾病,并长期服用“美多巴”治疗,然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5月19日,在家人的陪同下,她来到了我院神经内科二区。
    神经内科二区倪晓俊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详细问诊后,发现患者虽然有较典型的“锥体外系(帕金森发病症状之一)”体征。但其面部表情自然丰富且头颅磁共振也未见有明显的血管损害,这真的是“原发性帕金森病”吗?
    神经内科二区副主任郭建军得知患者情况后,立即组织进行全科大查房。在详细的体格检查及病史询问中,郭建军除了诊断患者患有“帕金森病”的依据确实不足之外,还发现李阿姨1年前因家中一些变故导致严重失眠、不喜言语,总是觉得自己是家中负担,并在朋友介绍下,长期服用一种辅助睡眠的药物。然而此种药物含有“氯普噻吨”,长期服用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病人患的是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郭建军通过病情分析后笃定地说。
    确定诊断后,科内医护人员立即对李阿姨做了详细的宣教及心理辅导,治疗过程中避免使用一些可能引起锥体外系表现的药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得到充分好转,肢体恢复良好,恢复自理能力。
    6月1日,在患者出院之际,患者家属对医生护士们的精心照料心存感激,为神经内科二区送来了一面锦旗,表达他们诚挚的谢意。
    锦旗传递的不仅仅是患者及家属的感激之情,更是对医护人员付出的认可与肯定。正如郭建军所言:“要赢得患者满意和信任,靠的不仅仅是精湛的技术,更需要高尚的医德。”我院全体医护人员将时刻践行医院“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的宗旨,全心全意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


 
--------------------------------------------------------------------------------

    PS:药物诱发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极为相似,通常均表现为震颤、肌肉强直、动作减少或运动障碍, 以致生活不能自理,两者不易鉴别。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