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感染科 姚叶萍
早上八点,吴启文揉着惺忪的睡眼,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诊室,准备开始一天的门诊出诊工作。作为医院感染科主任和会诊专家组的核心成员之一,他刚刚经历了一个持续24小时的院内和院外新冠肺炎会诊班,会诊期间,增城区各乡镇医院和本院各个科室发现的疑似案例都需要他会诊,或电话或赶往现场,加上科室的日常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理,一天下来,常常接打电话的数目超过三位数,而这样的情形,他已经连续经历了大半个月。
义无反顾,走上战“疫”之路
新冠肺炎来袭,我院是增城区疫情防控的收治医院,作为感染科的负责人,吴启文责无旁贷地扛起了临床诊疗和科室管理工作的重担。2003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吴启文历经了禽流感、登革热等多次重大传染病疫情,而这一次,无疑是他职业生涯最大的一次考验。
据目前的科研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的传染性相比SARS有过之而无不及,老年人或具有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一旦感染,都有较高的重症率和死亡率。而吴启文恰恰肺部患有基础疾病,肺功能相比普通人要低,跑步容易气促、咳嗽,长期戴口罩时尤为显著。
患有心肺基础疾病的人员容易遭受病毒的侵袭,家人曾经向他透露心中的忧虑。
“我会做足个人防护,好好保护自己的。”吴启文打消了家人的顾虑,毅然走上战“疫”之路。
废寝忘食,勇站抗疫前线
为了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从第一版迭代到第六版。繁忙的工作之余,吴启文都会拿着手机细细阅读最新的诊疗方案、各地的诊疗经验、相关的政策法规、处理流程等知识,以便更科学规范地应对疫情,往往一学就会到凌晨时分,直到眼睛极度疲乏自然入睡,好几次被高举的手机砸到脸上,但却浑然不知。

1月28日,三江卫生院收治了一例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病人,由于疫情暴发突然,相关诊疗规定尚未完善。为了及时排查,准备用午餐的吴启文立即驱车十余公里去提供免费会诊,在该院会诊完毕后,又马不停蹄赶去区中医院参加会诊。等他忙完当天所有工作才发现时钟已指向晚上十点,辘辘的饥肠提示他午餐还没下肚……
赤子之心,家国情怀
“传染科的医生面对疫情,就像消防员面对火灾,只有迎难而上,没有什么好思考的,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责任。”吴启文说。
抗疫战争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了,他记不清有多少件被汗水浸透的防护服,多少次突如其来的紧急会议,多少个深夜响起的会诊电话……
“这必将是一次载入史册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疾病对国家、对人民都是不幸的,但能够光荣的成为抗击疫情的一线人员,又是医者职业生涯之大幸。”吴启文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未来又是不可预知的,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总该给自己留点回忆,可以自豪地告诉自己的后代,我曾经为国家、为人民打过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这辈人,未曾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但是我们抗击过新冠病毒,我辈与先辈同样的守土尽责!”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当年的铮铮誓言在耳畔萦绕,吴启文顿时困意全无,又重新抖擞起精神,微笑着请进了当天的第一位门诊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