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预防保健科 刘文婷、刘晓丹 摄/预防保健科 张雪兰、姚慧娟、刘晓丹
有一群人,并非是头戴燕尾帽的护士,也不是肩挂听诊器的医生,但她们却在医疗公共卫生事业中默默贡献着自己的一切。
2019年12月,我国湖北武汉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例,那时候的人们普遍还沉浸在迎接新年的喜悦气氛中,我院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却早已开始注意到该项病例诊疗进展。疫情暴发后,ON Call 24小时是她们接到的唯一命令。及时上报各类疫情信息、尽快将疑似患者的咽拭子标本送去检验、2小时内上报核酸阳性患者的个人资料......这一切她们都随叫随到!
“疫情就是命令,重大疫情面前,医务人员理应责无旁贷奋战在防疫第一线。”作为预防保健科负责人,张雪兰很清楚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每日一上班便开始一整天的忙碌,重点科室疑似病人收治情况、确诊病人密切接触者有无出现症状,居家隔离医护人员体温变化情况,心理波动情况,这一件件她都要详细去了解,即使收到深夜的急电,她也不耽误一分钟紧急赶回医院处理。
“在疫情面前,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行政后勤的同事,都是一群与时间赛跑的无畏战士,多努力一秒,就能给患者多一分希望!我们倾尽全力,众志成城,一定能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姚慧娟,是一名80后的中共党员,已有十余年传染病管理工作的经验。今年春节假期,她原本是答应了两个可爱的孩子一起去上海迪士尼乐园看米奇和唐老鸭的,但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她毅然决然取消了所有行程,还没来得及安慰两个伤心失望的孩子,便已投入到疫情防控值守工作中。1月25日晚(大年初一),一夜之间,她来回三次从医院送CDC样检标本至广州市疾控中心,路程410.4公里,耗时402分钟。第二天上午,本该休息的她,在接到样本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消息后顾不上疲累,立即返回医院上报患者信息,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是她不忘的初心。

90后的刘晓丹,是预防保健科年龄最小的姑娘,平日里工作积极又认真的她,因为周末经常要加班而没办法陪伴远在河源的父母身边。春节假期,本要和家人团聚,面对疫情,她毫不退缩,接到医院取消休假的通知后,立即返回岗位加入战斗。为切实做好科普宣教等工作,她夜以继日整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科普知识分享到医院公众号,带着科普PPT到门诊大厅向群众宣讲,现场向患者家属演示如何正确戴口罩,并自制宣传折页向市民发放。
瘦小的她,还经常提着沉重的标本箱,往返于医院与广州市疾控中心之间,即使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争分夺秒将标本安全送达,她亦明白及时将标本送检才能真正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的重要举措,而检验结果为阴性则是她最欣慰的事。

她们没有冲锋在一线和病毒搏击,但却在医护病患的身边筑起了高高的防线,正是有了她们在防控一线的坚守,你、我、他才能够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