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首页>医院动态>医院新闻

经常被误认为“哮喘”的病,不得不了解

文/摄 消化内科 尹良钰


    2021年是我国第四届“全国胃食管反流病宣传周”,今年的宣传主题为“治反流,防大病”,意在呼吁群众不仅要正确认识胃食管反流病,更要科学预防和规范诊治胃食管反流病。为响应活动号召,提高居民疾病防范意识,11月14日,我院消化内科在增江街时代倾城小区开展了胃食管反流病义诊宣传活动。
 
\"\"

    当天,消化内科主任冯正平带领卢海林副主任医师、张润声副主任医师、李海艳护士长等医护人员为广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和群众提供专科咨询、治疗策略并普及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知识。
 
\"\"

    针对不同患者详细讲解了疾病的症状、危害、预防、治疗等多个方面内容,并给予及时规范的诊疗建议。倡导大众关注胃食管反流病,用科学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疾病,力求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活动还通过派发宣传资料100份等方式帮助群众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及相关危害的认识,了解饮食注意事项,提升健康素养,受到街坊们的交口称赞。

 
\"\"

    什么叫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以及食管外部位引起的疾病,可导致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甚至癌变。其典型症状为反酸、反食、烧心、嗳气、腹胀等消化道症状。由于呼吸道和食管有共同的开口,反流至食管的胃内容物可进一步向上反流至喉咽和气管,甚至到达鼻腔、中耳等部位,从而出现咳嗽、咳痰、喉部发紧、喘息、吸入性肺炎、反流性咽喉炎、非心源性胸痛、鼻炎、中耳炎等食管外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许多长期误诊为“哮喘”的患者其实就是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的分期

    如果有以下任何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胃食管反流病门诊开展胃镜、食管24小时测酸和食管压力测定等相关检查,及时筛查是否患有胃食管反流病,以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依据反流物到达的部位不同,胃食管反流病可分为四期。

    1.胃食管期:胃内容物进入食管,引起烧心、胸痛、背痛、嗳气、吞咽困难等症状。
    2.咽期:反流物到达咽喉部,引起咽喉疼痛、咽异物感、癔球症、声音嘶哑等。
    3.口鼻腔期:反流物到达口腔、鼻腔或中耳,引起反酸、口苦、口腔溃疡、流清鼻涕、鼻滴后流、鼻塞、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4.喉气管期:反流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咳痰、憋气、哮喘、吸入性肺炎、肺纤维化等,此期症状最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会发生喉痉挛危及患者生命。

    改变生活方式,预防及减少胃食管反流病的危害

    胃食管反流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缓解症状。当日常生活稍作改变,胃食管反流病便很少发生或症状消失。这些改变包括消除引起反流的诸多因素。

    1.戒口。一些普通的食物和饮料通过松弛食管下段扩约肌增加反流的危险。反流的诱因包括酒精性饮料、巧克力、碳酸饮料、咖啡、茶、含咖啡的软包饮料、辛辣食品以及富含脂肪的食物。
    2.戒烟。香烟中含有的化学物质经肺吸收入血也可以松弛食管下段扩约肌引起反流。
    3.减肥。肥胖可使腹压增加,阻止食物通过食管下段扩约肌。一些患者在减肥10至15磅后胃食管反流病症状完全消失。
    4.睡前不饱食。睡眠习惯也可诱发胃食管反流病。平卧时胃内容物会压迫食管下段扩约肌。当人暴饮暴食后2-3小时内上床,再加上诱发胃食管反流病的食品,例如辛辣食品、酒、咖啡以及巧克力甜点,将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5.穿舒适衣服。紧束腹部的衣服会压迫胃。这会令食物对食管下段扩约肌加压。不健康装束包括过紧的皮带和紧身内衣。
    6.避免饮食过饱。胃食管反流病的促成因素是食管下段括约肌不能有效地关闭以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饮食过饱引起胃内压力增加,胃气上递,可导致反流。
    7.不要长期服用刺激性药物。如果长期服用刺激性药物,如非固醇类抗炎药、硝酸甘油、心痛定等,对胃食管黏膜有一定损害,甚至引起溃疡、出血等。
    8.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因为精神情志因素与消化道的分泌功能及运动有密切关系。在恐惧与焦虑的情况下胃酸分泌减少,而愤怒时增加,抑郁、绝望时胃分泌率减低,影响消化功能。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